1.具体总结一下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,声现象的知识网络`
知识互联网
声音的产生——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——声音具有能量
以声波的形式传播
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
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/s
响度——声音的强弱——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
声音的特征 音调——声音的高低——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
音色——声音的品质——由发声物体决定
噪声与乐音的区别
噪声的控制 阻断噪声传播
在人耳处减弱噪声
可声的频率范围:20—20000Hz
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:超声技术 次声波:次声的危害和利用
※复习导航
1.重要概念和公式
(1)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(2)声音的特征
(3)噪声的控制
2.基本物理方法
(1)转换法,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,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的现象.
(2)理想实验法,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,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.
(3)归纳法,通过对多个发声实验归纳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.
3.易错易混淆的问题
(1)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,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.
(2)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.
(3)噪声控制的途径.
(4)超声波与次声波.
(5)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与振动频率单位Hz.
※考点聚焦
声学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,但中考试卷中必出现,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,考查内容为“了解”“知道”等级,知识点分布比较广,难度以中、低挡为主,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、生活实际应用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.
※例题评析
【例1】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,会溅起水花,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.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.
【分析】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,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,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,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,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.
【解答】振动,空气
【点评】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,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原理;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.
【例2】图1-1中,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,并将它不断剪短,他在研究声音的…………………( )
A.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
B.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
C.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
D.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
【分析】用同样的力吹,一般来说空气的振幅差不多,声音的响度也差不多,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,因此,老师研究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音调.
【解答】C
【点评】这要求对辨别声音的三要素,理解影响声音三要素的因素是什么,同时也对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考查.
【例3】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,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,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 )
A.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
B.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
C.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
D.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
【分析】这是一道对数据分析、确定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的问题,对比铝、铁、铅的密度可知,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小,对比空气和铝的密度又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大,而对比气体和金属,发现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大.
【解答】C
【点评】研究物理的规律的特点时不能仅凭一次的结果得出结论,而应总结大量的事实后得出的结论.
【例4】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,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…………( )
A.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
B.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
C.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
D.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
【分析】噪声的控制主要有三个环节,控制噪声声源、阻断噪声传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,其中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.
【解答】C
2.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知识归纳
基本信息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梳理 1.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. 声音的产生 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,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.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.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,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,弦乐器(二胡、京胡、琵琶、提琴等)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,管乐器(笛、箫、黑管、号等)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,打击乐器(锣、鼓等)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. B. 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,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. 一般说来,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,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. C. 声波 声音是一种波,叫做声波.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,以理解声波. 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,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,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,人便听到了声音。
3.物理8年级上册第一章概念
声现象 一.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.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.振动停止,声音也停止 2.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.任何气体,液体,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,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,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. 3.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/s. 二.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.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,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,传给听觉神经最后传给大脑 2.声音通过头骨,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,引起听觉,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3.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:声源,介质,正常的耳朵 三.声音的特性 1.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,响度,音色 2.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,音调与发声体的震动频率有关,频率越高,音调越高. 3.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,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,振幅越大,响度越大 4.音色有叫音品,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5.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~20000Hz,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,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. 四.燥声的危害与控制 1.从物理学的角度看,燥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.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,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,学习的声音都属于燥声 2.减弱燥声的途径有防止燥声的产生,阻断燥声的传播,防止燥声进入耳朵 3.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五.声的利用 1.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.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发射的现象叫做回声.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.1秒以上,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,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增强。
4.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、二章总结
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 1、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,振动停止,发声也就停止。
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,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。 2、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 (1)声音要靠一切气体,液体、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,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。
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,也需要靠无线电,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,真空不能传声 (2)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,一般来说,固体>液体>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/s 3、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,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: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.1秒以上。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,人才能听见回声。
低于0.1秒时,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。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。
4、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。 乐音的三要素:音调、响度、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,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,频率越大,音调越高。
声音的大小叫响度,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,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。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。
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。 5、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,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。
从环保角度看,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和工作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,都属于噪声。 6、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,30dB—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,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,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,影响工作效率,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,会影响听力。
7、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(消声)、传播过程中(吸声)和人耳处(隔声)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1、光源: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、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,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,光线发了了弯折(海市蜃楼、早晨看到太阳时,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、星星的闪烁等) 3、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,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:V = 3*108 m/s,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,水中的速度为3/4V,玻璃中为2/3V 4、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:激光准直,影子的形成,月食、日食的形成、小孔成像等 5、光线 光线: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,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,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(光线是假想的,实际并不存在) 6、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,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,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,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、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、法线在同一平面上;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;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:“三线共面,两线分居,两角相等” 理解: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,叙述时要“反”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:两种介质的交界处;发生处:入射点;结果: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,减小而减小,当入射角为零时,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、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: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,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(反射面是光滑平面) 漫反射: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,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(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) 注意:无论是镜面反射,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、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、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(1)成像 (2)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(1)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(2)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,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: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,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。 12、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,可以用屏接到,当然也能用眼看到。
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,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,只能用眼看到,不能用屏接收。 13、平面镜的应用 (1)水中的倒影 (2)平面镜成像 (3)潜望镜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百科知识网 »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(具体总结一下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,声现象的知识网络`)